23.开关放行-《我的三国大改造》


    第(2/3)页

    领命后的狩猎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王博皱眉正在怀疑:自己的话现在不好使啦?一旁从来没见过笑的陈到,“噗嗤”一声喷出声响,王博心头火气,刚要发怒。

    “主公雄才大略,天人降凡!竟不知春华秋实,四时更替也?现今乃春夏之交,山间岂存野果乎?哈哈哈……”陈到笑着说道,众人也是一片大笑。

    “哦?嘿嘿,吾忘矣!哈哈哈哈……?”王博也是用大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心里暗呸:自己还是农民家的小子?就这智商?唉!

    只好吩咐陈融,去他哪儿找来一点点去年存的野果干儿,将就这先用吧。叫来数个工匠,指挥着建造蒸馏米酒用的大锅、灶台,还有酿酒用的器具。

    让后勤的几个会酿酒的老弱妇孺,依据以前自家酿造米酒之法,酿造果酒。至于蒸馏用的锅台造好后,又指点着在上面加了个不小的密封盖,留下倒酒口,在密封盖上通了两根手指粗细的竹管儿,出酒口留在外面。一个简单的提纯米酒装置就大功告成了。

    看着自己的生财工具搞定,王博笑眯眯地倚在那里,心里美了好一阵儿。接着又盘算:如何利用山中取之不尽的木材,还有从兴汉城流过的两条河,来为自己服务。咱来到三国,要文没文,要武没武,玩的就是这个脑袋!不对,是脑袋里的知识!爷脑袋可不太机密。

    木材可以做成桌椅、板凳、床等新式家具,垫上动物毛皮,还不比老是跪坐在哪儿舒服?有钱途!

    河水可以利用起来种田啊?白白的流了可是太可惜啦!只要捱过今年,就不用买粮食啦,老是缺粮真是难受啊!就像被别人掐住脖子。对!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儿跑吗?小小的水车应该难不倒爷,这么一大片平地浪费了可惜,野草都长得这么茂盛,还愁种不成庄稼?

    半个月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期间兴汉军又拦住了几波经过的商队,都是安排在此住下,等候开关放行。

    王博也不像过分刺激鲜卑人、匈奴人,若从此断了他们的盐茶、重要来源,引来大规模的胡骑,以兴汉军现今的实力,怕是根本挡不住啊!现在只是在众商队所携带的铁器、兵甲上收些税,就告诉他们数天后放行,而且知会他们,铁制兵器、盔甲仅此一次,下不为例。仅允许随身携带匕首、短刀之类的,不超过两尺的兵刃。

    王家商队终于赶来了,带来不少粮食和米酒。王安求见后,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是雁门郡王氏商行总管事写给王博的。

    信中告诉王博:王氏商行乃是豫州刺史王允的家族产业,请王博行个方便。在信末又隐晦地警告王博:不要太过分!当心让王刺史知晓此事,给自己引来祸端!

    王博看完后,撇撇嘴,不置可否,并立即下令:明日开关放行。

    经过一个多月的辛苦建设,如今的兴汉城,已经今非昔比。一排排营房整齐的分类排列,校场也比兴汉寨大了不止一倍,还增加了辎重库、铁匠坊、酒作坊等生产各种物什的作坊。直到现在众人才明白:原来王博搜罗那么多工匠,好吃好喝供养着,又费劲从冀州抬过来,用意在此。

    多数房屋都是用山石所建,以利防火。四周王博先安排不建城墙,留待日后。只是利用尖木、荆棘之类的材料,布了一道防御线。又在北面三里外,修建了一座商队会馆,专门用于过往商队休息。

    善无古城正式更名“兴汉城”。城内排水、防火设施完善,地面计划全部用河旁沙子混合小石子,再用附近人称“粘土”的一种带胶性的泥土,拌在一块儿硬化而成。王博甚至还在自己的“将军府”,以及众将领的办公区内,鼓捣了一批加薄薄布罩的油灯,以备在重要时刻,晚上点亮照明。也算是世界上最早的路灯。

    通往两关的道路全部硬化修建,足有二丈多宽,外边用大石块儿护着。在边关紧急时,可以保证快速调集援兵、物资。只是耗时太长,两条路才修了不到一半,要想全部修好,估计还得近月。

    御奴关大体修建完毕,高六丈,宽三丈,关口外侧布满射击口,所有藏兵洞都留有通道,与关顶相连,方便出入。

    关顶除外侧建有尺宽的矮墙垛口外,又在后方每隔数尺,建了不少矮墙,用以敌人攻关时防箭矢。剩下的就是安放守城器械了。

    河道上方两丈处,又搭了一座凌空桥。桥面用硬木铺就,下面用深山寒木,插入并不太深的水中以支撑桥面桥外侧加了木墙,并向河面垂下不少用绳子吊着的木桶,可以用来在紧急情况下灭火。

    御奴关外的防护措施也不少。关下数百步处开挖数丈宽的深沟,待挖成后引河水入内。而壕沟和关墙之间的空地上,除了留下进出关门的通道外,布满陷阱、木刺,甚至还撒了一部分铁蒺藜。

    等这所有全布置完,王博确信:在铁桶一般的防御下,胡骑若敢来攻,不脱一层皮,想都别想能靠近关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