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治大国如尝小鲜-《大明雄鹰传》


    第(2/3)页

    永乐帝叹了口气说道:“朕确实累,却又无可奈何,朕想当个千古明君,但集权与放权,这本身就是水火不容,太祖废除丞相,就是为了自己当这个厨子,难道到朕这儿便当这甩手掌柜的吗?”

    欧阳冲将皇上有些不悦,便笑道:“皇上是要当一个好老板当然不是甩手掌柜的,只要您控制住了烧菜的厨子的奖惩制度,掌握好了菜品和菜价,这大明朝必然牢牢掌控在您的手心里。”

    “太祖的定制,哪是那么好改的?”朱棣眸子里现出一丝无奈,当初他下旨造百米大福船下西洋的时候,多少大臣出面阻拦,理由便是太祖闭关锁国政策,是啊,太祖明令,大明官民,寸木不得下水,可是他还是顶着压力为郑和撑起了这片天,一个月前,郑和第三次从苏州刘家港起航了。而现在,眼前这个年轻人,很显然跟他的思想有很多谋和之处,他曾叹息整个大明朝除了郑和在没有第二人理解他,现在看来,至少已经有第三人了。

    这个人便是欧阳冲。

    欧阳冲对于历史上的朱棣可谓了解甚多,他有杀伐决断的帝王铁腕也有豪情万丈的雄心壮志更有不为外人所道的儿女情长,朱棣既然可以篡亲侄子的权,又命三宝太监下西洋,便足以证明他是一个思想解放敢做刚当响当当的汉子,面对这样一位君王,他必须有独到的见解才能令其信服,于是说道:“变则通,不变则亡,不破不立。商鞅变法最终令秦国统一天下,王安石变法虽然失败但对积贫积弱的宋氏王朝还是打了一剂强心剂。皇上从应天迁都大都并更名为北京,又派郑和三下西洋,已经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励精图治,难道不是为了做千古明君吗?皇上,功过是非,后世自有公论,您便走您伟大而牛逼的路让那些卑微而懦弱的**们说去吧。”

    永乐帝见他说的粗俗却也生动形象,不禁大笑道:“你也是个野蛮人。”随后又道:“不过你说没错,变则通,不变则亡。从朕要效法始皇帝,让大明朝国强民富,屹立于万国之林,重数大国威严。好,我便依你,不做厨子做老板,不过,在摘掉厨子这顶帽子之前,朕且问你,到目前为止朕还算是个合格的厨子吗?”

    “若是自尧舜一来的君王排起趟来评评分的话,尧舜禹汤身为人民公仆舍小家而顾大家其大公无私精神可嘉该打七分,始皇帝嬴政统一六国为刘汉江山四百余年基业奠定了基础可打八分,隋炀帝与唐太宗开创万世基业可得九分——”欧阳冲话没说完,朱棣已经沉不住气了,问道:“这隋炀帝怎跟唐太宗相提并论了?他们两个可是完全不是一路人,一个是遗臭万年的暴君,一个是流芳百世的明主。”

    欧阳冲却摇头笑道:“敢问皇上,大明朝现在所沿用的三省六部制还有科举考试制度以及中央集权制是谁开创的先河?亲征平定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阔疆五千里的又是谁的功劳?”

    皇上笑道:“这倒是隋炀帝的功劳,可是杨广不善而终,尤其一条大运河更是令天下百姓怨声载道,是后世的前车之鉴,朕看充其量打六分,已是抬举他了。”

    欧阳冲笑道:“皇上既然给他六分,那便是六分,权当是他的臭脾气给他减了三分。皇上且不要小看这条运河,他将中国南北贯通起来,对于经济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可惜的是——”

    皇上见他顿住,便好奇的问道:“可惜什么?”

    欧阳冲眨了眨眼睛说道:“皇上,此话为逆耳忠言,却不知当讲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