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振兴燕国民生【七】-《假太子替身》
第(2/3)页
次日一清早,江林起义军又在上递自治割让书,带头的将梁良的梁皇后裔,他自称女帝再不答应,很快就要见分晓了。
这时朝廷的百官们都纷纷担忧起来,就算这十万百姓没有什么兵器,但他们聚集在一起哪怕拿根棍子也是能够凝聚成一股反势威胁其他地方的安宁。
尤其是江淮地区,还住着不少的皇亲,就连京城的皇亲们都上请愿书,请陛下支援江淮一带,因为他们的家人还在那里。
甚至还有人以某某老王爷是陛下的皇叔公的名义,希望容铮赶紧派兵出去讨伐这股叛军。
反正这些贱民和造反后裔都是一伙的,陛下完全不用对他们客气,用天拿命宰了就完事了。
连百官们都纷纷请愿陛下早点做出反应,不要一拖再拖了,因为江林农民叛军已经非常不耐烦了。与此同时外面的各地的百姓们听说此事后,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了。
没读过书的人都觉得这次起义十分的荒唐。
于是,各地的茶馆小摊上,各路的商人,各路的当地百姓都开始议论纷纷起来:“陛下登基还不到一年就有人起义,你说江林那帮人脑子是不是有病?”
“我听说是江林那边的官吏逼得人没法活了,所以就跟着梁皇后裔造反了。”
“什么梁皇后裔,都什么陈年旧事了,现在真是什么人都敢自称梁朝后裔。”
“当今天子对我们百姓恩德深重,不仅减了盐价,打击了黑盐恶势力,还让允许小老百姓经营盐场,这可是历朝历代都没有的好事。”
“就是说啊!现在我们大燕的盐已经改良到盐多过米了,我们至少不用再为柴米油盐的盐烦恼了,反正我真是想不通那帮造反的人,凰皋初年,这一年还没过去,陛下就完成了多少民生大计,她总得需要时间去处理每一个地方。”
“要我说江林那些人还在喊女人当家为祸天下不可原谅,如果这话说的是我家母老虎我还觉得有几分对,但是说陛下,我看他们是不知死活。”
“陛下最近似乎也非常为难的样子。”
“能不为难吗!我就怕陛下伤心难过,怕她因为江林那帮笨蛋们而对全天下百姓失望,然后不管我们了。”
“不会吧!!!”好几个百姓惊呼起来。
虽说是猜想还没有验证,但也足以吓得所有百姓够呛的了。
尤其是十三地八城的新兵,文武总督,赵思齐和常子龙,他们早就被手下这三万人给烦的要闭门不出了。
常子龙也终于知道为什么他当初那么讨人嫌了,敢情这帮请战的小崽子们压根只注意到眼前的是是非非而不知道长远大计。
要不是陛下派他来管理这些年轻气盛的家伙,他早就想走的远远的了。
赵思齐也无奈起来,明明他们都还是刚满十八岁的人,为什么要管三万多比他们年纪还小一点的少年们?而且经过一年的训练,再加上军粮水果的补充,使得他手下三万多少年蹭蹭的一个个长高,所有人都跟雨后春笋一样忽然就拔尖了。
个子是高了,但脑袋还是空空的。
这帮新兵还在闹要上战场,要杀叛军,常子龙被吵了三天,最后他决定加大训练量,练死这帮小兔崽子们。
果然这招非常的管用,只不过却治标不治本。
于是常子龙将这事上报给了容铮。
容铮听说自己特地留在十三城八地的潜力军们,因为叛军闹起来了。
她立即写信给众人,希望他们先做好眼下的本分,等以后有的是机会让他们建功立业。
这封信下了十三城八地,不得不说十分管用,新兵们也不闹了,他们开始铆足劲训练自己,训练结束后,铆足劲地吃饭,尽量让自己的身体多强壮点,等以后能为陛下上战场建功立业。
容铮再次得知此事的时候,连她都不得不感叹,个人魅力似乎远比宣传口号更来的有号召力。
她不反对个人崇拜,但也得警惕有些人盲目将她神化了。
容铮开始为这个头疼起来。
千秋燕和她打开最后的心结后,她便建议道:“你与其头疼有人因为你行差踏错,倒不如你亲自来引导他们走向正途。”
“那依燕儿之见?”容铮顿时笑着问她道。
千秋燕道:“自然是你尽快对江林地区做出反应,然后将那名梁皇后裔给抓起来。”
容铮却有意道:“如果我再拖几天呢?”
千秋燕唯有无奈道:“那我也只好妇唱妇随了。看来后宫有的忙了。”
“你若是不喜欢那些想插手前朝事务的宗妇,尽管打发就是了。”容铮也不想闲杂人来烦自己的老婆,她每天早朝处理事务累死累活就算了,怎么还能让老婆跟着一起受苦。
千秋燕却摇摇头道:“恰恰相反,宗妇们非但不能够置之不理,反而还得给她们发出一个信号。”
容铮当然是选择支持她的。这一刻两人再次找到许久不见的那份默契感。
随后妇妇俩开始分工合作,容铮在前廷与百官商量对策,千秋燕则以国母的身份安抚宗妇们,甚至她还建议宗妇们能够多多引起民间的注意,推动民间舆论,只有这样江淮的皇族亲戚,还有履行更多的有关国家大事方面的责任。
宗妇们虽然读过书,但多数是待在后院没有怎么出远门的,见过世面,自然没有几个有独立见解的女人在。
于是,也不知道是哪位官员在暗中替他夫人建议搭设粥棚,均田低租,回馈百姓的主意,结果被一众宗妇给跟风了一波。
宗妇们这么开头,很快京城的贵族女子圈内纷纷效仿,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上层刮起的一阵扶民风刮到底层就变成了公益风波。
本来这些自作聪明的宗妇还有一些下层跟风的官员们,以为这样就能讨好陛下,或许就能在百姓门前挽回舆论让陛下看在民意情况下,解救江淮的皇亲。
底下的官员就开始肆意奉承,暗争加官进职。
然而很快,皇宫就传来一个消息,那就是陛下妇妻吵架了!一向如漆似胶情深义重的天家妇妇居然吵架了。
而吵架的原因居然是因为陛下不满皇后娘娘徇私皇亲国戚让宗妇们抛头露脸,施舍百姓,而是要教化百姓。
皇后当晚就搬回自己的后宫去了。
天家妇妇这么一吵架,陛下在朝堂的脾气就十分大了,她不仅揪出了那个偷偷出馊主意的官员,训斥了对方一顿,还命令他管好自己的夫人。
然后又在宗妇们的丈夫面前,指责他们教妻无方。
皇亲国戚们脸上顿时无光,但他们很清楚这事完全不怪他们夫人,这都是因为他们自己将夫人推出去去捞自己的前程。
结果没想到皇后娘娘是好心好意,可陛下却忌讳莫深了。
同时也让这帮人开始熄灭了通过夫人在皇后面前嚼舌根,以此捞取机会。
而百姓们听说自己现在得到的低价田地,还有粥棚,都被陛下指责他们不劳而获,这让百姓们纷纷放下饭碗,开始迷迷瞪瞪起来。
只有乞丐捧着碗说不吃白不吃。
然后读过书的人就开始各自解说陛下的行举:“仓廪实而知礼节,陛下也许是在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我倒不这么认为,应该是陛下发现官宦人家救济百姓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私利,所以她才如此生气。”
“有几分道理,但在下更倾向陛下在指着那些官宦人家利用百姓舆论,然后逼迫陛下派兵去攻打江林的叛军。”
“可别忘记了,那些叛军通通没有武器,只有几把锄头,而且他们都是穷苦百姓出身的。”
“我看那些大人们拍马屁拍到驴蹄子去了,难怪陛下会生气,她本就爱民如子,今天居然有人叫陛下去用子民打自己的子民,简直是贻笑大方。”
百姓们原本还不懂陛下那么生气,现在听读书人那么一说,又想到自己也是老百姓。
他们顿时气愤起来,将手里的碗搁下,还有发放的粮食送回,粮田也不要了。
所有的百姓开始自发地举行拒绝民打民的舆论。哪怕有人说江林那帮人已经造反了就可以杀了,也抵不过这股主流舆论。
民间的舆论很快以另一种方式传到朝廷当中,容铮就借机将那批施粥的官员给查了一波,尤其是让巡察卫王天泽去查,王天泽很快递给了她一个账本,里面写有官员在燕国的待遇规格,而又有多少官员超过了规格。
于是,她毫不犹豫地让王天泽去将这一批人都抓到巡察卫的地牢里去,她要让这些投机献媚的官员尝尝苦头。
同时容铮也通知了王首去彻查与宗妇有来往的官员,凡是送礼帮过忙的,一律抓起来审问,哪怕无罪以后升迁基本也无望了。
王首得到命令后,他立即就去抓人了。不得不说刑部还是兵贵神速的,虽说王首曾经想埋伏东宫,还失败了,但王首办案速度还是不错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