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振兴燕国民生【三】-《假太子替身》


    第(1/3)页

    白皮猪的进口对容铮来说事关重要,  因为大燕朝的当地黑猪产量不仅不如白皮猪,而且每年生养周期起码需要一年以上才能出笼宰杀,所以时间造价成本也比白皮猪高。

    容铮现在需要的就是大量猪肉进行量产,  然后她要让整个燕国的人都能吃上猪肉,强身健体,  为一统天下做打算。

    她不担心现在的燕人的口味是肥肉,  因为人的口味可以随着时间改变。但唯独这黑猪的量产是怎么改变也赶不上白皮猪的产肉量高。

    同样,容铮给了雷云一个农作物历史的使命任务,  雷云也很快就出发了,他出发的时候还不忘记将种植土豆的地方告诉黄禹。

    黄禹将一百亩土豆种植已经可以收成的事情告诉了容铮。

    容铮很清楚土豆三四个月就能收获一次,  而她之前遇到雷云献土豆已经是差不多这个时间点了。

    容铮当下就带着葛秋一起去看土豆的收割,  不出意料,一亩地收获了二千斤的土豆,  一百亩估计差不多二十万多斤。

    葛秋看着巴掌大的豆子从土里被人用锄头给刨开,  然后一颗金色的豆子就出现在他面前,然后他拿着土豆端量了一下只觉得这玩意新鲜,  看起来就是可以吃的东西。

    容铮见葛秋捧着一颗土豆,  她道:“葛大人想尝尝凉拌土豆的美味吗?”

    “凉拌...土豆?”葛秋听说过凉拌黄瓜和凉拌松花蛋,就是没听说过这个金豆子也能凉拌。只不过陛下这么说了他当然要给面子了。

    他立即点点头。

    容铮就让黄禹去御膳房按照她说的步骤去做凉拌土豆。

    没出一炷香时间,  御膳房的御厨们果然一流的厨师,  直接还原了凉拌土豆的美味。

    葛秋只吃了一口,  他再端起另一个碟子将脸转过去,快速进食。

    等吃完了,他擦了擦嘴角觉得要是来碗饭就更香了。随即他不忘道:“启禀陛下第一口的味道尚且怪异,可第二口第三口似乎逐渐让微臣尝到了此豆的美味。”

    容铮拿着筷子盯着剩下的一盘,她想起燕儿最近总是食欲不振的样子,她便端起来用碗盖好,  让黄禹给燕儿送去。

    黄禹便端着碗道:“陛下,我想娘娘应该是吃不上这凉拌土豆丝?”

    “燕儿怎么了?”容铮立即担心起来。

    黄禹见陛下误会了,他赶紧道:“您别着急,其实是莫夫人最近感染了风寒,娘娘又惦记着莫夫人,所以便出宫回娘家探望她去了。”

    容铮听后忍不住松了根神经,只是她特别奇怪,昨晚她们亲热的时候大汗淋漓,也没有听燕儿提及过她母亲。

    怎么好端端她今天就突然回去了?

    还是等她忙完再问问燕儿吧!随即她让黄禹自觉去她的内库里拿一些名贵的人参,还有带着黄太医去替岳母诊脉。

    说起岳母莫向容,她突然想起自己还没有正式见过她?上次她和燕儿成亲岳母也是抱病没来。

    等不忙的时候,容铮觉得自己还是要亲自去看望那位岳母。

    之后她又和葛秋说起这个土豆的产量。

    葛秋表示非常震惊,他到底不愧是兵部尚书,知道当今陛下寻他陪同的用意。

    当下,葛秋就道:“陛下,如果这土豆真的像您说的那样无论是多么恶劣的环境,都容易生存,那此土豆日后也会成为我大燕的军粮储备。”

    “再者说去年的农民叛军刚过去,现在各处又大大小小地发生了粮荒,旱荒,早已经使得偏远地区的百姓不堪负重。朝廷哪怕每年取消当地田税也无法缓解粮食产量不足的危机。”

    “不知陛下对这第一批土豆可有什么打算?”

    容铮直接开口道:“拨三万斤送到北岛去吧。”

    “那是容太皇的水师旧部。不知陛下您的用意?”葛秋其实心里已经明白了陛下有什么打算,但他没有逾越自己的本分。

    容铮毫不犹豫地告诉他:“卫国的炼铁技术是我们所需要的,而父亲在北岛留下的水师更需要和朝廷产生更紧密的联系。今时不同往日,先帝时期北岛水师或有芥蒂,但现在不是先帝时期,大燕也再没有明确的党分。”

    “燕国齐心同力就只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让大燕快速崛起,然后...征讨舆国在西北犯下的罪过。”

    至于卫国,她同样不会漏了这个国家。这是她一统九州园的地方之一。

    葛秋当下就明白了,他身为兵部尚书武官的领军人物之一,自然知道北岛在大燕的战略非常重要。葛秋也表示土豆以后会成为他们各个军营农田要种的粮食之一,毕竟这土豆似乎还可以拌饭吃,要是刚刚再来碗饭就好了。

    容铮知道他馋了土豆丝,于是,她就让人去吩咐御厨按照她说的食谱做出各种各样的土豆菜,无论是炖炸焖,土豆都是极好的主食之一和配菜之一。

    这个土豆丝首先去了北岛,然后五千斤在朝廷百官那每人送十斤尝尝,其他的再拨一万斤送到了镇口城去了。

    当天镇口城的战俘营也吃到了这么美味的土豆炖肥肉。

    燕军们还告诉这些战俘这些土豆在京城只有大官才能有资格吃,他们这些战俘真是享了陛下的福。

    战俘们经过那么长一段时间的关押,再加上每天好菜白饭供着,已经拱出了不少战俘胖子。

    这些战俘日子过得好了,悲伤也逐渐忘记,反抗的心也在消失。

    直到土豆都吃完了,舆国那边终于有消息,听说是舆国国主亲自发的文书希望燕国凰皋女帝陛下可以释放舆国的战俘,并且可以以黄金千两来交换这些战俘。

    战俘听说了这时所有人才想起自己是舆国人了,那份已经逐渐和燕军打成一团的气氛也在当天沉寂下来。

    战俘们听到回去的消息一时喜悦一时悲伤,一时又十分的迷惘。

    孟如军听说战俘们回去的意愿还是有的,起码有一半人巴不得回去。现在所有人只能等陛下和百官们提出条件,让舆国赎这些战俘了。

    然而,容铮听说舆国终于有了接回战俘的心思了,她没有太多的条件,只是告诉舆国国主一句话:“人心都是肉长的,望贵国珍惜自己的子民。”

    舆国国主接到这份书信,他只觉得莫名其妙,但凰皋女帝居然无条件释放俘虏让他们回来。

    反而让舆国国主心生忌惮了,他还听底下的亲信说三千战俘在燕国吃好喝好,还和燕军打成一团,压根没有被虐待的迹象,也没有之前喊打喊杀,甚至舆国战俘还能自己种田种菜吃,这让舆国国主十分不解。收买人心也不必如此,况且战俘之所以是战俘就是那些打不过你的人,区区三千人何必再重视。

    难不成燕国是在炫耀自己粮食多吗?但凰皋女帝无疑是在收买人心,但她杀了舆国那么多军人,难道区区的好吃好喝就真的能收买人心吗!

    舆国国主是不信的,不就是过了几个月,舆国的战俘还能完全将自己当成燕人,更别说舆国才是他们土生土长几十年的家乡。

    于是,舆国国主装模作样地感激了凰皋女帝的宽宏大量,最后还怕她后悔,当夜他的人就直接到了燕国接他们去了。

    而接战俘的舆国的一个将领,他见到一堆白白胖胖,气血健康的同僚们,还以为他们作为战俘会饥一顿饱一顿,还要经常遭虐待才是战俘该有的待遇。

    现在他看见同僚们比他还要壮,他顿时有些傻眼了。

    但他可不敢在燕地夸燕国伙食好,这不是反向打他们舆国的脸吗!

    随即这名将领就直接过去哭起来,哭诉战俘们为国为民在异国受苦,真是同乡见同乡可歌可泣。旁边的舆国记录官看着白白胖胖的战俘们,他只能违背良心将战俘们写出面黄肌瘦,走一步,腰杆子都感觉要折了,一阵风吹来,估计都要飘走了。

    真是命比纸薄的战俘,但在他们大舆却是值得敬佩的大英雄。

    这名记录官写的时候,孟如军就站在旁边看着他胡编乱造,他直接翻了几个白眼,然后对战俘们说了几句相送的话,他便骑马离去了。

    而好几个受孟如军恩惠的战俘则是对着他离去的方向深深地磕了个头,这直接让将领和记录官的脸色都变了。

    随后,舆国将领就暗地警告那几个战俘:“胆敢有下次,等出了这燕地,老子非宰你们不可!”

    那几个战俘只好不吭声了。

    其他战俘见此也纷纷熄了感恩的心,他们逐渐麻木起来,麻木地跟着舆国将领回国。

    战俘们走出西北的时候还有不少百姓要对他们扔石子,然后官府来了几个官差拦着他们,劝他们回去。

    本来百姓们一个个仇恨地对着战俘,等官差报上女帝陛下的名号时,百姓们这才吞下这口气不再动手。

    这让舆国将领和记录官们都十分的好奇这位女帝,她真的如各国传闻中那样,她的民心已经达到别人随口提几句就能让人崇仰的地步了?

    战俘们一个个心里不是滋味,等舆国将领带着他们出了燕地的官道,将领才问道:“你们在战俘营的时候,有没有听起过燕国女帝的传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