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振兴燕国民生【二】-《假太子替身》
第(2/3)页
这些少民的成立的少渠外渠让小国贵族们上下震惊起来,有的贵族不甘心就派兵过来攻打,可这些边境的少民十分团结,再加上小国之间本来就挨得近,其他地区的少民们只需要花一天的时间翻越山头就到了另一个小国的少民区,然后协助他们反攻贵族的军队。
久而久之,贵族的军队多败少胜,少民们损失也惨重,但起码他们站起来可以不被称为野人,这些少民们开始有了一个新的自称,那就是外渠人。
各个小国的贵族们发现打不下了,他们纷纷向大燕投递文书希望大燕可以协助他们镇压内乱。
容铮直接以不干涉别国内政为宗旨,赐了一些大燕的桌椅板凳给他们作为安抚。
小国贵族们收到礼物觉得被羞辱了,可还是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再加上这些桌椅板凳都是他们小国见不到的上等木材,所以他们也就勉强接受了。
于是小国们发现大燕压根不管,只是对他们表示慰问,然后就置之不理了。小国们又不敢在边境浪费那么多国力,只好退一步承认外渠的成立,野人的身份也第一次以外渠人的身份得到了正身。
而且小国少民们打赢后不再向当地贵族缴税,贵族们也是敢怒不敢言。
只有舆国和卫国边境的少民全部被镇压了。其他小国却只能承认这些少民的身份,并且承认外渠为本国特区。
可实际情况,所有人都清楚那就是外渠已经形成了边境众线紧挨着燕渠而沾了翻身的光。
外渠还向燕渠投了臣服文书,直接由少渠县令任命外渠的外长。
少渠县令觉得自己这辈子都没遇到这么神奇的事,按例说得势的少民应该自己自立国度,自己建立外渠国不是很好吗!偏偏只当个特区还向他们燕渠臣服,这不是摆明的想倒贴做他们燕渠做他们的远房亲戚。
而大燕的远房亲戚的身份确实也比小国贵族来的威武。当然少渠县令很清楚这是一份下国合法合理的臣服,只要外渠臣服了,他们燕渠在法理上就要对他们进行管教。
于是,少渠县令就顺理成章接受了外渠的臣服,然后上报给郑钱,郑钱现在还在炒邮票券,现在又接到少渠县令投的折子。
他还嫌弃这个县令怎么那么没用,一点小事都处理不好。
结果他打开折子发现他们大燕又多了一个外渠区臣服,只要他们承认了外渠的地位就相当于让外渠和诸外小国享有平等的地位。
郑钱见此直接称赞稀奇,然后他看了下外渠的国土面积总共...一万里。
他擦了擦眼睛确定自己没看错,这比少渠大县城的面积还要大,虽说都是山,可开发后就不一样了。
可他又觉得奇怪了,既然是那么大国土,怎么会向小小的少渠臣服,果然是小国少民读的书太少,自己直接自立不就行了,居然还效仿南镜特区要纳入大燕。
不管陛下承不承认,对方既然臣服,大燕就得在大事上管教他们。
郑钱就将这个折子交给容铮。
容铮也确定自己没看错,一个小小的燕渠总共不到四千里,居然能影响整个边境少民地区。
她无奈地叹气起来:“这大概就是国力的影响吧。”
大燕的国力也不知不觉地影响到那么多国家的命运。
容铮又对外渠少民的反抗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她发现这些人和燕地的少民不一样十分的尚武,之前之所以被压迫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武器。
其实哪怕之前没有武器这批少民也在祖上世世代代流血牺牲下来的。所以少民们都对统治过他们,压迫过他们的贵族十分的痛恨。
至于大燕有没有这个情况,她发现也有,只不过都是和舆国边境的少民,还有卫国边境的少民打过不少的仗,而小国听见大国的名字都不敢动,更别说反抗了。
容铮逐渐意识到也许这段原著内没有详细记载,并且在她和燕儿登基后就已经结束的故事,如今正以碎片式地粘贴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大燕史书。
原著内表明了,她一年后会征讨舆国卫国,但具体怎么征讨,原著作者十分粗糙直接懒得写,然后就打完写了一章番外说她一统天下了。
容铮十分无语,她觉得这本原著处处透着缺失的片段存在,若不是她在补充也许故事只剩下一个骨架子,而非现实中这般有血有肉。
同样容铮也逐渐意识到,也许当初她看的不是一本小说,而是...一本以这个世界古代历史为背景进行编造的同人文。而且还是一本百合同人文。
并且原著作者...可能就是燕国后世的人。只不过这名作者为何会和她一样存在在一个另一个现代世界?
这或许又是一个需要进行发掘的谜题。
容铮没有直接承认外渠的合法地位,反而发书询问了一边小国们的一见,希望他们能说出自己的心里想法。但她真是太高看这些小国的胆子了,她的一封书信到了小国反而成为了天书。
并且小国们纷纷答应外渠特区的独立,只是希望外渠不要对小国进行滋扰,并且希望外渠保护他们的边境。
容铮也不想现在这个多事之秋发生太多的事情,她直接命令外渠虽然独立,但仍旧不能违反国法国规,由于小国的国法国规没有大国的繁杂又有保护性,漏洞也少些,她就直接用燕律约束这些外渠人。毕竟这些外渠人加起来数量已经二十多万了,不管好会成为一大祸患。
结果外渠人还很高兴,在他们看来燕律管他们,是变相承认了他们的身份,因为哪国律管哪国人,并且所有人定今天为外渠春节。
少渠县令听说此事就吐槽了这些外渠人的不要脸,尽会占便宜。
只不过后来少渠县令收到外渠区以进贡的方式给大燕缴税时,他的嘴脸又变得和蔼可亲起来了。当县令当到他这个份上也算是一个人才了。
外渠的成立,边境六成少民民心所向大燕种种肉眼发生的事件,让舆国卫国对此不敢相信。
往年那么好用的一张边境牌,现在居然不起作用了。
一起舆国和卫国常乐此不疲地利用少民滋扰燕国边境,给燕国制造麻烦的手段,如今就这么被一个燕渠省会轻易瓦解了。这让舆国和卫国不得不不重视起来。
舆国和卫国毕竟是大国,朝廷当中都有不少有识之士,他们纷纷建议国主效仿燕国拉拢少民,否则再拖下去,少民民心都倒向了燕国。
到时候滋扰边境会变成燕国的一张好牌,一张反过来拿着他们的牌打自己脸的王牌。
舆国和卫国立即下了令,直接承认少民为本国国民,同样也收获了剩下四成少民的民心。
这个消息传到外渠和少渠时,不少少民进行过一次激烈的讨论。
“舆国和卫国真是两个不要脸的大国,早年对我们少民不好,现在看见大燕陛下慈悲心怀,他们那就纷纷效仿,依葫芦画瓢。”
“呸,舆国就是个不要脸的国家,早年就是舆国一直命令我们自家人打自家人,哪里把我们当人看。”
“卫国也是一个德行,我再也不想回去了,以后我就是大燕的少民,我哪里都不去。”
“起码在大燕还算是人,去了卫国和舆国可能真的不是人。我早就受够了。”
“别看卫国和舆国学我们陛下学的那么快,其实还是有差别的。”
大家开始议论起舆国和卫国承认少民合法性,还不如大燕女帝来的真情实意,就比如大燕女帝允许少民进内陆做生意,并且承认少民为燕民身份。并且打通了省会,让省会负责接连内陆燕民和少民的渠道,让两者互相来往,互惠互利。
可舆国和卫国只是承认了少民的身份,却没有立什么大省会,哪怕还是有样学样立了个省会,其实跟村会差不多了,路又难走,压根不起什么作用。
不像燕渠省会立在平地大中心,并且他们大燕女帝还有先见之明将他们聚集在一起贸易,消费,打通了物资通道。
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这是他们大燕女帝将她在镇口城,甚至是南镜的管理模式给搬过来的。
首当其冲的便是修路致富,然后立商会,收特区商税。
他们大燕人早就学会跟上女帝的步伐,这是舆国和卫国永远学不会的,因为舆国和卫国很多官员压根就不屑与底层百姓沟通。
说起大燕这独特的模式,正是所有大燕人为之自豪的地方。
然而正如少民们说的那样,舆国和卫国虽然承认了少民不再是野人,也立了省会,可实施的舆国官员和卫国官员发现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
这不是简单承认了少民合法身份和立了省会那么简单,似乎还有其他的门道在里面,他们暂时没有发掘到真谛陷入了两难当中。
于是,舆国和卫国两国有先见之明的官员立即建议自己的国主向大燕学习,并且特立观察团共同研究大燕模式。
然而两国内部也是内斗不止几乎是大国的传统了,这个观察团引起了内部的争执,一度让两国国主十分的头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