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太子遇突袭战事-《假太子替身》


    第(3/3)页

    伯侄两人的眼神此时此刻,都燃着一股凛意融不开的寒意。

    而后,慕晋深的手再松开是,容铮却抓住他的手腕,什么也不说她用另一只在他的掌心里写了一条讯息给他。

    慕晋深读出了信息内容,他瞳孔一震,浑身在颤抖,但很快他也镇定下来。

    随即他闭上眼睛直接躺在床上。

    七天后慕晋深被黄太医诊断,他陷入了永久性睡眠当中,恰好第八天,舆国主将宋闯带领五万军队突袭西北山区,西北山区原本还有很多人,因为前几个月镇口城建设大家都搬走了一半人,眼下舆国军队不止从哪里入侵西北,直接占领大半的山区,还血屠了几个村。

    三天之内就杀死了五千无辜百姓,迫使山区百姓纷纷下山逃跑。

    而舆国军队又跟变了戏法一样,分成三队,一队攻占山区杀燕民,一队攻占了西北最薄弱的北城关,最后一队更神奇直接横穿北边境杨家将后背,直接攻到了镇口城附近。

    赵泸和沈元秋刚好有五千人马在此处驻扎,他们也没想到一夜之间舆国人居然跟从天而降一样来到了他们的眼皮低下。

    起初大家都难以置信,或者说压根不信,可等附近几个村落被人舆国军队屠杀了,只剩下侥幸逃回镇口城的几个村民带血回到镇口城通风报信。

    这才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赵泸万万没想到,镇口城刚盖完不到一半,居住的山民才过来了十五万人,舆国军队就杀到面前了。

    而且对面黑压压一排看起来是先头部队,后头还也不少人。

    赵泸目测了这股先头部队总共有八千人,他们五千人暂时还能抵挡住,只不过,赵泸非常疑惑这舆国军队是怎么进来的?

    而舆国军队对着镇口城也是围而不打,倒是先切断了镇口城的通信路,各个出城的道路,然后还有持续往与河间府还有淮南富庶交趾处涌去的趋势。

    交趾处恰好是关地大平原,一旦舆国踏进平原之地就相当于深入了大燕中间心腹之地,如果他们再顺利从交趾处北下五千里不出意外会直接攻打到京城里来。

    原本舆国军队要到关地大平原就必须要先通过杨家军镇守的边关,才能进入关地大平原,过不了杨忠义这一关想入侵大燕简直是在做梦。

    可现在舆国军队却诡异地绕开了杨忠义的军队。

    这对常规军事家来说十分的荒唐,也十分的可怖,因为他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赵泸顾不得再去寻找舆国军队进来的原因,他立即让所有人停工,所有人往镇口城南部撤退,而军队则是在被北边牵制舆国的先头部队。

    舆国的先投部队非常猛,他们一口气先攻占了十三镇,还有八个城,直接掠夺了这些稍微富庶的地方作为后备资源存储之地。

    然后舆国军队又卡在西北山区易守难攻之地作为了驻扎地,而镇口城新修的通道反而成为了他们掠夺十三镇和八城的通道。

    这种先打掠夺物资然后运输在临时根据地的方式,明显是想选择驻扎在西北山区,构成一股威胁大燕西北的舆国势力。

    而西北曾经是大燕太、祖、逃避前朝追杀的驻扎地,现在却成为敌人驻扎在此处,迫害着大燕一个北边八个省府后方的隐患。

    赵泸第一次察觉到太子派他到镇口城真正的用意,如果他和沈元秋的部队不在镇口城驻扎着,估计镇口城会一晚上就被攻破,然后镇口城又是西北山区唯一的平地,如果舆国当时攻占了镇口城的话,舆国敌军主将宋闯就不用费时费力攻占十三镇和八城来扩大进军路线,增加风险,让自己的军队更加耗费军力来镇守这些地方的资源。

    而眼下这个重要平地却被他们自己人守着,虽说现在镇口城被人保卫着,但他们还有南边的路可以跑,可以有迂回之地。

    赵泸和沈元秋的五千士兵也可以抵挡一阵子,拖延时间让朝廷来支援他们。所以赵泸冷静下来后,他反而觉得眼下的局势虽然暂时不利他们,但随着时间越久,他们的优势反而越发突显出来。

    只是不知道太子殿下那边有何打算?

    而现在朝廷中早就乱了套了,谁也没想到大家和平安生了二十年,又发生了这种敌国入侵的战事。

    朝廷如今都是一些文官在把持武将调任,他们不擅长兵事城防,而武将又是一批早就被慕晋深换下来的年轻人,要么不会打仗要么就是只打过山贼。

    整个大燕会打仗的军队就只有杨忠义和江王,还有容王旧部。至于慕晋深所扶持的藩王军队,他们一个个在东部离的太远了,所以远水救不了近火。暂时用不上他们。

    于是,朝廷的百官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葛秋也被困在镇口城,他堂堂兵部尚书在战时的意见是很重要的,可惜葛秋被太子殿下派出去了。

    大家对太子派走葛秋一举也颇有怨言,认为太子在建设方面也许十分优秀,可战时,一个舆国军队还是直接打得她措手不及。

    当下以杨威赵飞虎等武将极力建议尽快出兵镇压舆国军队,以免镇口城部队被舆国吞并了,更何况镇口城是西北山区腹地,如果被舆国军队掌控了,就真的是将这个西北山区交给了舆国军队,到时候西北山区本就靠近舆国的边境,舆国再大量派兵绕过杨忠义的军队,从西北后方攻入大燕,那才是最致命之处。

    这样舆国不仅避开了杨忠义的战线,还会因为杨忠义为了抵御他们拉开战线绕到西北,而导致北边境兵力薄弱,到时候舆国军队再向北边境入侵,那就相当于直接插入了八个省府的要害之地。

    现在只是一个西北,到时候说不定会损失八个省地。

    舆国这么做直接引起所有人的恐慌,因为杨忠义的军队不能动,现在能用的赵泸被困,只剩下朝廷这些平常重文弱武的人除了指手画脚还能做什么?

    甚至还有一个大臣惊慌之中向容铮提出暂时求和安抚舆国突袭军队,再找出舆国从哪里进入西北的通道,因为这才是真正的危害之地!

    容铮面对这些以找出西北危害通道为由的求和派,她毫不犹豫地对着他们摇了摇头,失望至极。

    千秋拓见求和的官员中有一位是自己的同僚,他当下怒斥道:“这不是还没打入京城,你们何至于如此惊慌!还是说,你们被二十年前吓破的胆子还没有捡起来吗!”

    “枉尔等为朝中大臣,下官之表率,战前如此怯事不但影响军心还影响君心!尔等该当何罪!!”

    二十年前正是九州鼎那一场战争,容王战死的那场战争。

    千秋拓平常上朝都是一个挺温柔的人,现在他如此震怒,反倒让不少惊讶起来,同时他们也对主动求和的求和派纷纷指点起来:“糊涂糊涂啊,太子殿下虽未经历战争,但尔等作为资历在先的前辈却在晚辈面前失了分寸。”

    “我大燕军队所向无敌,杨家军更是没话上,你何至于害怕?”

    “正如丞相大人所言,尔等怯弱之心,让我等羞与尔等共站在一地。”

    “若是没有血性,你们就给滚蛋!”

    “丢人现眼的懦夫。”

    那个大臣被同僚们羞辱的无地自容,可他认为自己说的并没有错,就因为他看齐了西北的局势,目前为止是没有适合的军队镇压他们的。

    尤其是从京城的这些官弟子兵,有几个肯上战场的。

    此人怕的就是朝廷派兵可以,但派的不是那些像样的人,而耽误了战事。

    而那人坚持道:“太子殿下,赵飞虎或许可以出兵前行,但眼下镇口城附近重地已经被敌军占领,他们的目的明显是要吞下镇口城,然后通过他们来时的通道继续不断增兵。”

    “太子殿下所谓兵贵神速,求和是缓兵之计也是良策啊!”

    容铮就看着这个人在面前推荐自己的计策,还拿缓兵之计作为理由,不得不说这非常适合纸上谈兵的人,而这个人恰好是户部尚书杨松贵。

    杨松贵又说了一番缓兵之计,以退为进,瞬间让那些骂他的人冷静了起来。

    只要以最后收复西北为目的就行了,他们只需要跟舆国军队耗就行了,反正迟早是他们大燕赢。

    随即有几人的立场不坚定起来。

    容铮却有意附和一声:“缓兵之计,拉长战线消耗舆国军队的同时也可以找到他们深入我地的通道,此计非但可行,而且两年之内必定可以耗死舆国五万敌军,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再为我大燕未来二年因敌军而死的万万无辜百姓而偿命。”

    她的一声附和充满了煽动性。

    同时也羞辱了杨松贵的主张。

    很快,赵飞虎看着太子逐渐有了战意的态度,他立即觉得自己看到了立战功的机会。

    自从上次剿匪被文官们盯得紧,以此作为借口打压他,赵飞虎处处就被压一头甚至差点被调到蛮荒之地镇守了。要不是太子殿下三言两语敲打那些针对他的官员,并且在话语中有谅解保护他的意思。

    引得那些官员不敢轻举妄动,说不定他早几个月就被调走了。

    眼下太子殿下遇到战事吃紧,自己家的人又在镇口城被围住,他怎么能袖手旁观。

    同时给太子殿下报恩的时候到了。

    赵飞虎当下站出来道:“末将愿意带人前往西北,驱逐舆狗,收复十三城八地,解困镇口城,保护西北数十万百姓免遭战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