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几位同志,这是本次汇演的活动日程安排,请仔细看一下。”工作人员热情地介绍道,“明天早上八点半,准时在大剧院集合,开始第一轮彩排。彩排预计持续一个星期。全部彩排结束后,就是正式的汇报演出,届时会有省里的大领导会来看望大家并讲话。” 茯苓翻开小册子,里面清晰地印着时间表和注意事项。看着排得满满的日程,感受着周围其他地区文工团员们同样认真而充满斗志的氛围,茯苓和姐妹们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兴奋与坚定。 钱鹏开着车,轻车熟路地拐进一条安静的小巷子里,最终在一家十分整洁的青砖小楼前停下。门口挂着一张木头牌子,上面写着向阳招待所。 “到了,”钱鹏一边熄火一边说,“林同志,几位同志,这家招待所离大剧院近,走路过去也就十来分钟。关键是这里干净卫生,老板娘姓赵,为人挺热心肠的,有什么不方便的,或者需要帮忙的,直接跟她说就行。” 姑娘们提着行李下车,打量了一下四周。招待所门面不大,但窗明几净,门口干净整洁,还养了几盆花。 走进招待所前台,一股淡淡的肥皂清香扑面而来。一个围着围裙,看起来四十多岁,面容和善的妇女正坐在后面打着毛线。 钱鹏上前打了个招呼:“赵大姐,这几位是来参加省汇演的文工团同志,给安排个妥当地住处。” 茯苓几人连忙拿出文工团开具的介绍信和身份证明。 赵老板娘放下毛线活,笑着接过证明仔细看了看,态度很热情:“哎呀,是文艺骨干啊,欢迎欢迎!我们这儿一定给你们安排好。” 茯苓作为代表开口:“老板娘,我们五个人,想要一个四人房间,麻烦您再给我们多加一床铺盖,行吗?床我们自己拼一下就好。” 文工团虽然给报销住宿费和车费,但是报销标准有限,她们不想超支,但是也不想和别人挤在一起住。 她爽快地点点头:“成!这有啥不行的。四人间的床都是标准板床,挪动也方便。我这就让我家那口子再去搬一床干净被褥上来,保证暖和!” 她麻利地办了登记手续,收了押金和房费,然后亲自领着她们上了二楼,打开一个朝南的房间。 房间果然如钱鹏所说,十分干净。白墙水泥地,摆了四张单人板床,桌椅俱全,窗台上还放着一盆绿植,生机勃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