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说完,皇帝陛下脸上终于浮起雍容的笑意,自得的想,一个曾经统兵数十万,屡灭敌国的上将,想要寻找再次领兵上阵的机会,哪里会那么容易? 想了半天,赵石自己也不得不讪讪的承认,这两年还是在京中呆着更合适些,出外领兵的机会还没到。 一些地方他根本看不上眼,一些地方又不合适,仔细想来才发现,他的选择余地竟然这么的少。 微微叹了口气,“多谢陛下,微臣还是趁闲出去走走吧……” 由此,又绕了回来。 这回,皇帝陛下就心平气和多了,“趁闲?闲从何来?” 不待赵石说话,皇帝陛下径自继续道:“不说枢密院政务繁重,就说过上几日,便是今岁大考,爱卿不会不知道,今岁大考意味着什么吧?” “这个时候,爱卿还有闲暇出京悠游,未免有尸位素餐之嫌……嗯?”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顿了顿,疑惑了看了赵石一眼,突然就笑了,“不会是爱卿觉着今年多事,想要出京躲上一躲吧?” 赵石坚定而又毫不犹豫的摇了摇头,“陛下想哪里去了?微臣哪有那般不堪?” 听了这话,皇帝陛下哈哈大笑,之前种种不快,尽都一扫而空。 赵石暗自咬了咬牙,这小子就是脑子转的快,绕来绕去,还是被他绕到了点子上。 今年大考会发生什么,赵石大概的已经知道。 此事非同小可,正正经经改的是祖制。 就算再不愿意承认,看读书人再不顺眼,赵石也不得不承认,这年头,读书人才是也必定是朝廷用人的首选。 这个群体的地位,不论古今或者将来,都不会轻易动摇,只有脑子坏掉的人,或者极为疯狂的统治者,才会拿这个群体开刀。 而这一次,虽说不是拿读书人开刀,却会触动非常多的人的利益。 所以,皇帝陛下有意于此的时候,必定会寻求臣下们的支持,也征询过赵石的意见,而中书那边儿,更是避无可避。 现在,显然皇帝陛下已经做好了准备,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地步。 而读书人的事情,赵石向来不愿过多的掺和,但皇帝陛下却需要军人们坚定的站在他这一边儿。 这事还没法跟人商量,在赵石看来,这事也许会简单的了结,必定有先例可循。 但……谁知道呢,那么多的读书人,寒窗苦读十数载,求的就是一个金榜题名,一旦有了变故,会不会闹出滔天波澜,谁又能清楚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