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最糟糕的局面就是,蒙古诸部虽然遭到重创,但却像脱缰野马般将草原搅了个天翻地覆。 若是十年前,赵石也许会很高兴看到这样一个局面。 但现在不成,草原诸部归附,大秦和草原诸部联盟也牵扯日深,中原却还有着战火,所以,维持草原稳定,才是大秦的利益所在。 而克烈部的桑昆,也从来不是一个没有野心的家伙。。。。。。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放蒙古人到长城之内,找准时机,一举歼之,才是赵石预想中的战略。 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他不会给蒙古人一丝一毫的机会。 现在,他远在长安。。。。。。所以,他宁愿放弃这样一个好的时机,也不会让蒙古诸部警觉起来,最终重返草原。 压制克烈部的野心很容易,没有大秦,以及鞑靼人,乃蛮人的支持,只克烈部自己,可掀不起太大的风浪。 也许,在另外一个时空,克烈部还能跟蒙古诸部一战,但在今时今日,克烈部想要恢复当年最强盛时的模样,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实际上,鞑靼人和乃蛮人也差不多。 所以,他们才会渴望战争,因为草原部族的强大,从来不是休养生息得来的,最好的途径就是战争。 虽说克烈部的请求被赵石严厉的拒绝了,而得到了告诫。 但这场宴饮,还是尽欢而散。 因为克烈部的请求,也并非那么迫切,实际上,他们现在正和篾儿乞人打的火热,如果克烈部收服了篾儿乞人,那么,他们的实力将会得到质的提升。 而且,对于东北那常年处于冰雪之下的草场,克烈部的贵族们并不那么热心,也只有他们的汗王桑昆,还在时刻的惦记着自己那位安达而已。 两部使者在长安并没有呆太长的时间,他们也需要尽快赶回去,跟汗王禀报,即将到来的战争的前因后果。 而这场攻伐西辽的战事,也算是大秦至今为止,准备最为轻松的一场战事了。 除了给西北各部准备些粮草辎重外,大秦国内,几乎没多少人被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事所影响。 枢密院调兵令也分外简单。 先就是大将军木华黎,准其在成武八年秋季,率兵攻打西辽。 再有就是榆林王览部,会归于木华黎麾下,助战的成分居多。。。。。。。 再令灵州路张钰做好准备,随时沿天山一线,进入西辽地界。 令凉州路的郭猛,驻于玉门关,若非回鹘人请求,不得出玉门关一步,各路人马打生打死,也绝不容引起事端的回鹘人置身事外,而且,很可能他们会是第一个跟契丹人接战的部族。 别看分成了几路,但主力不会有旁人,只能是木华黎所率之草原诸部人马。 其他几路,出兵最多的就是王览部,出兵五千,张钰这里,算是一路奇兵,只有两千人,能不能赶上决战,都是两回事。 至于郭猛部,除非回鹘人被契丹人彻底击溃,他这里是不会出玉门关一步的。 这样一来,后勤补给上,也就轻松的不能再轻松了。 其实不用朝廷担心,各部差不多都能自己解决,无非就是战后犒赏上,要朝廷头疼一下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