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8 鸾凤来仪(22)三合一-《敛财人生[综].》


    第(2/3)页

    有什么不称手的?

    不称手的叫改了就是了!还要通过他吗?

    常中河一拍脑袋,真是糊涂了的。怎么就说了这话了?

    连连告罪之后,才道:“下官就在外院敬候殿下召见。”

    但殿下并不想这么快就召见他们。头上悬着一把剑,等待剑落下的时候最难受吧。

    等人走了,林雨桐就交给明凡一个牌子:“打发人,去榆树巷调拨人手。将溪园的防务都给换了。外院给我守住了,只许进不许出。”

    添福就抹了一把头上的汗:“真这样把人拘起来,要不了两天,京城留该知道消息了。”

    还有,这两省没有官员,只怕是会出现混乱的。

    乱不了!

    林雨桐就道:“明儿一早,去南山书院。”

    溪园分内外园,外园一般只住男客,内园是女眷的地方。太孙此番下来,一个女眷都没带,所以,太孙自己住了进去,带着三皇子和几位随从。

    外园如今留给这些大人们,一个个坐在大厅的椅子上,一杯接一杯的喝茶,谁也没敢轻易说话。

    两个时辰,眼看着天都黑了,里面还是一点消息也没有。只每人一碗米饭,俩碟素菜,一碗汤,就又没人搭理了。

    封疆大吏,一省要员,谁受过这个委屈?

    “来人!”周川东重重的放下筷子,喊溪园的管家。

    可管家并没有来,进来是一身黑衣的壮汉,一看就是行伍中人。但这人好似在太孙的随行人员中并没有见过。

    周川东愣了一下,就看向都指挥使唐千学,“唐大人,是你的属下?”

    唐千学摇头,只盯着这人的靴子瞧,然后心里就打了寒颤:“可是五蠹司的大人?”

    这汉子只冷冷的看了唐千学一眼,就看向周川东:“不知周大人有何不满?”

    周川东哪里敢有不满?

    五蠹司……怎么就在江南冒出来了?他看向张文华,像是在询问是否之前就得到过消息。

    张文华端着汤碗的手有些颤抖,却垂下眼睑,现在说这些有什么用。关键是五蠹司又冒出来了。

    这可要了老命了。

    周川东一看张文华的反应,就僵着脸对这位五蠹司的军爷致歉:“无事……无事……就是想问殿下今儿会不会召见?”

    人家连搭理都不带搭理的,就直接出去了。

    等一顿饭完,餐盘都收下去了。厅里掌灯,厅堂的大门也紧闭,大厅里的气氛却更紧张了。

    周川东就说常中河:“总督大人,咱们都是一方大员,殿下不能这么对咱们?”

    常中河斜眼瞥了他一眼,就闭目养神,一言不发。

    “抚台大人。”周川东又看向张文华,“您说句话?”

    张文华气道:“周大人想叫本官说什么?”

    “太孙殿下……”吕许臣轻声道,“太孙殿下是不是对咱们有什么误会呢?”说着,他就看向都转运盐使司余更元和盐课持举司朱世恒,“两位大人说呢?”

    余更元面色平静,轻笑一声:“吕大人急什么?既然是误会,太孙殿下总有明白的时候。耐心等耐便是,有什么可着急的。”

    还就不信了,所有的大员关在这里就不管不问了?最多三天,朝廷收不到江南路的任何奏报,就先急了。所以,不用急,耐心等着吧。

    大厅里一下子就静了下来了。

    好不容易做好了心理建设了,结果大厅的门又开了,外面喊呢,“请常总督常大人。”

    大厅里的气氛一下子又松了:这是太孙召见了吧。

    而常中河却注意到了,外面通传的时候说的是‘请’而不是‘召’。

    一字之差,他心里就有数了。要见自己的并不是太孙。

    果然,见到的不止太孙,而是看一眼就知道是谁家孩子的少年。

    四爷起身对常中河见礼,“常大人有礼了。”

    常中河不知道这少年跟太孙是什么样的关系,身子偏了偏,不受他的礼,只含笑问道:“恩师他老人家,身体可还好?”

    “祖父身体康健。”四爷请对方坐下,叫人奉了茶,就道:“常大人,我来见你,不是太孙的意思。”

    常中河愣了一下,肩膀一下子就松了,“多谢了。”

    四爷将茶推过去:“我现在过来,就是听你说话的。有什么想说的,尽可以说给我听。”

    常中河摇头:“我托大,就喊一声‘贤侄’了。”

    四爷颔首,“祖父在家中常提起常大人,不是外人。”

    提起阴伯方,常中河眼里闪过一丝泪意,“我最对不住的就是恩师他老人家了。他提拔我与微末,对我委以重任……可我呢?江南如今成了如今这模样,我罪责难逃……”

    四爷转着手指上的扳指:“太孙被劫杀的事,你事先可知情?”

    常中河苦笑:“我知道危险,太孙也知道危险,可太孙还是来了。太孙要办的事太大,挡了谁的财路,人家都是要拼命的。我也想剿匪,可我拿什么剿?都说江南富庶……可江南哪里还拿的出钱来?好不容易左支右绌的倒腾出来一些……可这还得往东南沿海送去一部分,而这钱都不敢运到京城的,只怕运进去容易运出来就难了……当时太师就有过交代,他说,不管多难,每年必须从江南拿出一部分直接送往东南……缺了谁,也不敢缺了东南水师的银子……太师曾有言,倭患乃心头大患,匪患只是疖廯之疾……疖廯不可根除,小痒却无大痛,可倭患不同……”

    四爷有些明白了。常中河不是绝对的清官,但属于有底线的官员。在任上也不是不干实事,也不是看不到政务的弊端,但看到了又如何呢?解决不了!能指靠谁去?能左支右绌这么些年,朝廷要银子的时候,他能扒拉出来送过去。东南沿海,能年年不缺的把银子送到,百姓的日子虽苦,却也并没有闹出民变。这与他的努力也是分不开的。

    对这个人,四爷就说:“以你看,这次的事情……接下来如何?”@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常中河却笑了:“太孙这次的事……办的好!如今,外面肯定是已经人心惶惶,安定民心为首要。其次,可暂选属官处理事务……”

    四爷起身,看向窗外:“有件事,需要常中河来办。”

    常中河微愣了一下:“不知道是太孙的意思,还是太师的意思?”

    “一样的。”四爷就道:“祖父何曾想过谋害太孙,可下面这些谁又肯听了?在利益与师座之间……”

    常中河默默的低下头,“不知道是什么事……”

    四爷低声交代了两句,常中河的眼睛眯了眯,倒是没有犹豫,“知道了。一定会照办的!”

    会照办就行。

    会照办就可以走了。

    出了溪园,常中河才发现,整个金陵城不光没有因为发生了这么大的事,而惶恐的生出事端来,反而透着别样的热闹。

    坐在轿子里,耳边还能听到街上三三两两的谈论声,竟是叫好的多些。

    边上的随从在轿子外面轻声道:“大人……夏家的人在溪园外面……”

    常中河眼睛一下子就睁开了:“夏家?”他‘呵’了一声,“太孙……成了!”

    怎么就成了呢?

    夏银山颤颤巍巍的接果老管家手里的药碗,眼泪刷一下就下来了:“孽障!孽障啊!”

    老管家一把拦住老主子的胳膊:“……老太爷……不到那一步……”

    夏银山一把将老管家推开:“从太孙和那些大人们进了溪园,就只有刚才把总督大人放出来了。这意思还不明白吗?这就是要赶尽杀绝呢。太孙的手段可比老夫想的硬多了。要想一家老小活下来,就得狠得下心。他自己往绝路上走,能怨谁呢?不能看着一家子被这么往死的拖累吧。暗害太孙,这是谋逆,是要诛九族的!”他深吸了一口气,“去!把密室的门打开。”

    老管家哽咽着就哭了起来,但还是摸出钥匙,将密室给打开了。

    夏金河躺在榻上睡的四仰八叉,看的出来,躲在这里,他倒是睡的踏实了。

    等密室里的灯亮起来,夏金河才迷糊的醒了,“爹?这么晚了,您还没歇着。对了……外面有什么消息没有?”

    “没什么消息。”夏银山说的云淡风轻,“不过就是破财消灾的事罢了。花银子买平安,这点钱,咱们家花的起。”

    夏金河心里一松,“那就好……那就好……也是,太孙下江南,就是给朝廷要银子的。不管在朝堂上说的再怎么慷慨激昂的,但目的其实就一个——银子!再说了,那些高高在上的,哪个不是嘴上一套,心里另一套的……”

    夏银山‘嗯’了一声:“今儿见刁家从银库运银子了,你明儿一早也出去,把银子归拢归拢,把老二赎回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