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0章 不问国事-《大唐第一逆子》


    第(3/3)页

    这个时候的宫殿中,大臣还在那里等待着房玄龄的归来。

    可是都等了这么久,却是不见房玄龄的回来。

    于是,大家都开始吵了起来。

    “梁国公不会没有去吧?”

    “不可能啊,他肯定是去了的。”

    “这时间都过了这么久了,如果说劝了,应该也有了结果。”

    “是啊,这么久了,应该有结果了,可是他却是没有回来,那这事恐怕有点问题。”

    “我看就是的,不然我们让人去看看?”

    “可以,可以让太监去看看,看看梁国公在哪?”

    于是,大家便托一太监前往查看。

    片刻之后,太监回来了。

    “众大臣们,梁国公正和陛下在学习,恐怕没有那么快回来。”

    “学习?学习什么?不会也在吧?”

    “是!”太监也没有隐瞒的说。

    这时大家懵了。

    房玄龄也沦陷了,那谁能劝得动李世民?

    这是让大家十分疑惑的事。

    房玄龄都不行,那谁行?

    “梁国公是主动看的吗?”有人问。

    “是陛下让他看的!”太监这么说道。

    这下子大家更懵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让谁去都是一样的。

    因为大家不敢不听李世民的话。

    他是皇帝,大家只不过就是一臣子。

    那怎么办?

    大唐不能一直这样啊。

    得要想个办法才是。

    皇帝不问国事是不行的。

    就算再好看,但也要治理国家,所谓劳逸结合,不过就是如此吗?

    “要不咱们再等等?”

    “再等等!看看梁国公的情况如何,如果他再不行的话,可能只有他了!”

    这时有人说道。

    但是大家不明白,那个他是谁。

    于是有人问:“他是谁?朝廷之中,除了梁国公之外,那就只有程大将军呢,可是程将军现在在突厥,还不能回来,还能有谁?”

    “是啊,两大国公都不行,现在能劝得动陛下的人没有几人。”

    “确实是啊,整个大唐之中,没有人可以劝得动陛下!”

    ……

    没有人相信还有谁可以劝得动李世民的。

    可是,当那人说出了一个名字之后,大家都觉得,或许那就是最后的可能了。

    因为他说:“子立先生!”

    简单四个字,让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了。

    是啊,这事让李愔来管,可能是最好的结果。

    如果让李愔来管的话,那不管是谁,都可以被治得服帖。

    但他们在想,谁能说服李愔?

    毕竟李愔可不管这些朝廷的事。

    他不管这事,那谁能说服他?

    可那是之后的事,大家想知道一下房玄龄处理得怎么样。

    ……

    一说此时房玄龄正看着。

    李世民放下了手机,看着房玄龄。

    脸上十分满意。

    因为房玄龄的认真模样,已经证明了一切。

    这是真的好看,他成功的拉房玄龄下水。

    这一切还是怪太吸引人了。

    又过了十来分钟之后,房玄龄才放下了手机。

    李世民这时问:“怎么样,房玄龄你觉得怎么样,这里面说的是不是很有道理,而且让人看了之后,还想看!”

    房玄龄深吸了一口气。

    “是的,陛下,陛下所言极是,但是……”

    “是就好,这太过于奇妙了。让人爱不释手啊!不管是谁,只要有上过学,或者没有上过学的,都会为这里面的内容惊艳到。”

    上过学的可以自己看,没有上过的,可以让别人讲给他听。

    因为这社会不缺说书的。这些说书的技术满分,甚至于还衍生出一些配音的演员,他们配合着说书人进行创作,且这么一来得到的收益也是不错的。

    “是的陛下,可是……”

    “是就行了,你也喜欢,你还有什么理由劝朕呢?”

    李世民这么说,房玄龄都不知道怎么回应了。

    他也承认书好看,可是呢,好看归好看,国家还是要治理的。

    “行了,你退下吧!朕还要看一会儿!”

    李世民最后不想和房玄龄说太多了,因为他的到来,让自己少看了很多。

    房玄龄没有办法,只得退出去。

    当他到达朝堂的时候,这个时候,大家还在那里等待着他。

    (本章完)

      


    第(3/3)页